首页 > 中心资讯>做更好的父母,才会有更好的孩子

做更好的父母,才会有更好的孩子

文章标签:做更好的父母,才会有更好的孩子
2018年10月08日 1236

刚收到《内心的重建》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位经验不足的新晋二胎妈妈。我是带着一些疑惑和要做一位优秀母亲的目的来读这本书的。而读后感慨万千,很多困惑也一一解开,收获远远大于预期。


 大抵做父母的没有一个不想尽己所能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成长经历。我们努力学习各种育儿技巧,优秀的教养方法以期在知识上使自己足够丰盈,带领孩子一同成长。但往往所学并不足以让我们得心应手地去应对孩子的状况百出。不是学到的方法不奏效,而是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的根基和架构来支撑我们学到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了《内心的重建》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心理成长的钥匙:认知疗法


书中的“认知疗法”是很独到的见解——直接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所谓认知变,情绪变,世界变,认知才是一切的本源啊。


人的一生很难说不会遇到心理问题,那些易怒、偏执、焦虑、沮丧……让我们对自己不满意,却不知如何是好。而认知疗法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心理成长之门,教我们学会去识别情绪、行为背后的认知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认知要如何去改变。


如蒋勋老师说的,修行是与自己过去生命的对抗。我们的成长除了年龄递增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在修为的丰厚。与自己过去生命的对抗即完善自我修正认知。我们每一次改变都是在跟以往的认知对抗,每一次完善都是对过去认知的一次修正。所以认知是可变的,也是必要改变的。这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二儿子出生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适应两个孩子之间精力的分配,总有顾此失彼的失落感。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孩子们想要的关照和陪伴,很是内疚。情绪也很不稳定总是搞不定鬼马的大儿子,还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后来会反省自己,是自己给自己太多压力了,我本也不是超人妈妈,精力总是有限的,照看两个孩子肯定比一个孩子的时候要辛苦得多,虽然孩子们少了妈妈的陪伴但是一样也多了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样想来就释然了。与家人分好工,虽累但快乐着。 


内心的建设万分重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因为求职不利或者感情不顺而作出报复社会残害他人的错事。于是我们会批判他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其实想想这并不是本源。


      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体制中,学习各门知识,接受考核是被要求的,但是我们的道德建设,情感培养,心理成长并没有被过多关注。我们的内心是否丰富,是否需要抚慰和关怀,也并无考核来检验,比起知识我们在这部分的获得是严重不足的。或者说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真正教给我们如何去了解自己,做一个完整的自己。


我们太多去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成绩、才艺这些一贯的焦点,而忽略掉孩子内心深处情感的部分是否是完整的。我们少有这样系统实用的理论来帮助我们丰富内心了,这也是我更喜欢《内心的重建》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书中反复强调要关照我们的情绪,情绪实则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只要适度,没什么不好的。情感使得我们的灵魂丰满,关照好自己的情感对于内心的建设又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以幸福为出发点


我一直觉得,身为父母要不断学习父母之道,并不是做了父母便可用身份俘获孩子们的尊重和认同感,而是用爱来滋养彼此。


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为了幸福。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我们的初心是希望孩子能拥有幸福的能力以及幸福的当下。


如果过于执着大人的想法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又有违我们的初心。我想我们现在的家长朋友再也不会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吼:我还不是都为了你好这样无力又不堪的话。放下过多的坚持与固执,学会与孩子共情,获得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理解还有他的尊重。


我想如果不是为人母,才不会叫自己这么辛苦花时间精力学那么多东西来“讨好”我的孩子们。说到底是孩子成就了我们,孩子帮助了我们成长,而不是我们帮助了孩子什么。


而此刻我想到这首梭罗的《瓦尔登湖》: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


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


让我们黎明即起,迅速吃顿早餐。


平心静气,毫不心烦。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湖州长兴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