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当孩子说“我要妈妈”时,每位妈妈都是痛并快乐着

当孩子说“我要妈妈”时,每位妈妈都是痛并快乐着

文章标签:当孩子说“我要妈妈”时,每位妈妈都是痛并快乐着
2019年05月07日 1363

自从有了娃,感觉自己越来越分身乏术。


下班路上堵会儿车,电话就会响起,娃在那头儿拼命地追问:「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在家做个饭,娃会时不时跑进厨房,使劲地把我往外推:「妈妈你别做饭,你陪我玩。」


最敏感的是娃睡前的那段时间,想敷个面膜、上个厕所、打开电脑加个班都不可以。



只要一离开卧室,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就会传出:「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除非我回到他身边,旁人休想哄下来。


所以,我不是一个潇洒妈妈,我被娃拴得死死的。


娃为什么这么黏我?


那是因为,我到现在每晚都保持着陪娃睡觉的习惯,如今娃两岁半,八百多个夜晚,我从未缺席他的睡前时光。


付出终有回报,我很荣幸地成为他最中意的陪伴者。


「我要妈妈」,这句孩子常挂嘴边的话,是对我最好的褒奖,是我们亲子关系和谐的最好凭证。



当然,也是我放飞自我的最大的牵绊。


1「我要妈妈」是一种痛并快乐的体验


我肯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信有千千万万妈妈与我同在。


张娜拉曾在一个短视频里还原了一个妈妈的日常,引起很多为人母的共鸣:


一个人带娃,当妈的想安静地上个厕所、从容地吃顿饭都是奢望,孩子真的一刻也离不开妈妈。


闺蜜小如刚跟我吐槽了自己的女儿:太黏人,太黏人,太黏人……


睡觉只要妈妈陪,出门只要妈妈抱,吃饭只要妈妈喂,绘本只要妈妈讲,连洗个手都要妈妈在旁边……


每次外出小如丈夫想表现一下,女儿都不给机会,她总是只要妈妈。


女儿就像小如的贴身膏药,拽都拽不下来。


小如是一个非常尽心陪伴孩子的妈妈,从事IT行业的她即使工作再忙、回家再晚,也会把女儿抱回自己的身边。


以便女儿半夜做梦惊醒,她可以温柔地拍拍:不怕不怕,妈妈就在这里。


于是,女儿成了小如幸福的「烦恼」,每次闺蜜聚会,她总是提前离开:


「女儿没有我,不好好吃饭/睡觉/玩……」


离开时一脸的无奈,也满眼的期待。


每一位被孩子缠着的妈妈,都是痛并快乐的纠结体。


我们渴望有自己的时间,又招架不住孩子的楚楚可怜。


在被娃缠得脱不开身的日子里,会无奈、会懊恼。


但更多的则是被娃需要的幸福。


从一开始的拼尽全力陪伴孩子,到最后成了孩子的「必需品」。


这其中成全的并不仅仅是孩子,更多的是成全我们自己。


那句「我要妈妈」里包含着多少爱与依恋。


「谁让咱是人家妈呢?」这句自嘲似的话语,看似在自我安慰,实际饱含里妈妈对孩子浓烈的爱。


当然,也是我放飞自我的最大的牵绊。


2不被需要的妈妈,心里很苦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我们吐槽孩子太黏人的时候,也有妈妈一脸羡慕。


同学文文对此就很失落,她的儿子从小就不黏她。


文文的工作需要倒班,为了能让她好好休息,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婆婆就让她断了奶。


从此不分白天黑夜,婆婆一个人带起了孩子。


多少人羡慕文文,只有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女人,才能摊上这么通情达理、无怨无悔付出的婆婆。


文文也曾一度乐在其中。


不久前,我们两家约好五一假期一起带娃去海边度假。然而就在一周前,她放了我的鸽子。


为了适应一下夫妻俩独自带娃出门,文文夫妇做了一个周末短途出行。


就是这个「预演」,让文文意识到了做个「逍遥妈妈」的代价。


「车子一开出小区,孩子就吵着要奶奶。我好说歹说,才用棒棒糖和动画片哄了下来。


最大的噩梦在晚上,孩子死活不肯睡觉,就要找奶奶,哭闹打滚折腾得我抱都抱不住。


我们两个没有办法,凌晨两点开车回了家。」


文文一脸失落地跟我描述着儿子哭喊着找奶奶的场景,然后无奈地跟我道歉,实在不敢再独自带娃出门了。


孩子最需要的人不是自己,那种失落可想而知。


那一刻我突然很同情文文,有些陪伴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有些需要一开始没有就已经变成了不需要。


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在三个月大的时候,便跟随奶奶生活。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里,当安迪毫不犹豫地说出「我不想走,我舍不得奶奶」时,作为母亲的黄圣依一脸失落。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在养育孩子的路上,与其说孩子需要我们,不如说我们需要孩子,孩子的依赖能给我们莫大的慰藉和自信。


被需要,是对为人父母的一种认可;


被需要,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食粮。


就像奥利维尔•邓瑞尔的绘本《小小熊》里,大大熊所说:


「谢谢你小小熊,真高兴你在这里。」


只有小小熊才能让大大熊体会到存在的意义,感受到被需要的满足感。


不被需要的大人,人生总有那么些不完整。


3妈妈是孩子最坚实的铠甲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把「我要妈妈」挂在嘴边?


因为对于弱小的他们而言,妈妈便是自己最坚实的铠甲,缩在妈妈的臂弯里,世界便很安全。


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对妈妈产生良好依恋的孩子,内心情绪更加稳定、积极、向上,长大成人后,人格也会更加健全。


孩子离不开妈妈,实际上是把妈妈当成了自己的「安全基地」。



妈妈在,内心安稳,妈妈离开,内心焦虑。


孩子对妈妈依恋,是建立安全感的前提,也是建立正确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基础。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父母一定要亲自带孩子,让他依恋你,养育是教育的基础。」


孩子三岁以前,最合适也最健康的依恋对象是妈妈。 


孩子人生的头几年,是一生中最柔软的时光,而母亲的陪伴则是其最坚硬的铠甲。


「我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就在身旁」,这便足以让孩子的内心一世安稳。


内心安稳的孩子,人生之路不会走得太差。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


「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


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让孩子心有所依,便是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成功因素」。


「我要妈妈」,是依恋,是爱,更是孩子应得的礼物。


待时光流逝,襁褓中的婴儿长成翩翩少年、窈窕淑女之后,彼时的我们,便会异常怀念如今孩子黏着自己的模样,怀念那种任何成功都不能比拟的满足感。


请珍惜孩子的依恋,珍惜这份为人父母能得的最好馈赠。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湖州长兴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