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纽约国际佛山环宇中心:【育儿分享】孩子爱问“为什么”怎么回应?90%的家长都做错了!
相信不少家长都曾经被孩子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
也有家长担忧的想:我家孩子总爱提些怪问题,以后老师会不会不喜欢他,或者会不会被别的孩子孤立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所以,孩子爱提问是一件好事,家长应该感到高兴。
这是孩子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他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逻辑思维敏感期,他关注的东西,正逐渐从“是什么”转变成“为什么“。
孩子为什么总爱问“为什么”?
一、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时候,孩子提问并不是为了获得答案,比如,拿着一幅画去找妈妈,然后问:“你看我画的是什么?”或者非要爸爸妈妈猜他用积木搭的是什么。 面对这种明知故问,大家可能觉得孩子是在捣乱、没事找事,有时候越是忙,孩子越爱跑过来“刷存在感”,脾气急一点的家长,不由分说就是一顿责骂。
然而,孩子只是想要父母更加关注自己而已。
我们不能只看到表象,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如果总是得不到回应,时间久了,孩子以后有什么事情都不爱跟你说了。
二、借问题表达情绪
我女儿小时候,常常一看到我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就抱着我不撒手,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去上班?” 面对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回答说:“爸爸妈妈要出去上班,才能挣钱给宝宝买玩具呀~”
但宝宝很快又会有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出去上班才能挣钱?为什么不能在家上班?为什么要用钱才能买玩具? 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一个答案,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孩子真正想说的是:“我希望爸爸妈妈不去上班,留在在家里陪我玩。”
朋友也和我说过类似的故事:儿子不肯好好吃饭,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左顾右盼,紧接着又开始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吃蔬菜?为什么一天要吃三次饭?为什么饭不能像水一样直接喝下去?
于是朋友问:“你是不是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了?”儿子赶紧点点头,原来他才不想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只是想快点逃离餐桌,继续去玩玩具。
三、展开对世界的探索
有人说,孩子就好像刚刚降临地球的外星人,世界的万事万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未知的,
3-10岁的孩子,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和理解这个世界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研究发现:5岁以下的孩子有自己的提问特点,大多数时候,他们提问并非为了获得准确答案,而是表示自己对此很感兴趣。 只要我们予以鼓励并稍加引导,他们便会兴致勃勃地展开探索。
孩子通过不断地提问,构筑自己的认知,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
-2-面对孩子频繁提问,家长该怎么做?
一、分清情况,对症下药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获得答案,而是想获取你的关注,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便回答也是无意义的,反倒容易陷入胡搅蛮缠里,因为孩子永远有下一个问题在等着我们。 所以要先分清楚,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再决定怎么应对。
这里有一个原则是:面对孩子的任何问题,我们都要有所回应,无论这个问题在你看来有多幼稚。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定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有时候,孩子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不少家长会感到不耐烦,其实他在通过“提问——获得答案”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认知和记忆。
他可能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所以想再次从你这里获取一次。
这种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回忆,鼓励他自己将答案说出口,即便说错了也不要批评他。
二、鼓励提问,耐心倾听
提问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提问。
不仅可以向家里人提,还可以向他人、向老师提问,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我同事的孩子,原本是个内向的孩子,在父母有意识地锻炼下,已经能够非常自如地和别人交流了。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阶段,语言能力可能跟不上思维速度。
所以,有时候没办法描述清楚自己想问的,或者问出的问题没有逻辑性,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替他把话说完,在旁边提示就好了,练习的次数多了,孩子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讲话越来越有逻辑。 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都要予以鼓励:“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说明你认真读故事了!“,“宝宝,这个问题妈妈从来都没想到过,你真厉害!”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和尊重的。
三、启发为主,回答为辅
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学生总爱问:“老师,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 得到答案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学会思考的过程更重要。
如果我们对孩子有问必答,他以后遇到任何问题,解决方案都是跑来问你,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孩子,一定在进入社会后举步维艰。
所以下一次,我们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一句:“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答案,即使天马行空,和正确答案毫无关联也没关系,学会思考和探究才更重要。
四、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当我们也不知道答案时,不妨坦诚的告诉孩子:“宝宝,妈妈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如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 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教会他面对问题时,应该如何寻找答案,比如怎么查百科全书、字典?怎么在网络上搜索问题?
怎么通过实验来验证想法等等。
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出的答案,一定会比你直接告诉他要更直观,记忆更深刻。
等孩子再大一些,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也能够自己去找答案了。 即使真的没有时间,我们也要答应孩子,在忙完之后一定会和他一起找答案,相信孩子肯定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