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明星家庭还是普通家庭,孩子吃饭问题似乎都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有一幕引起了许多新手父母的共鸣:包饺子耍任性不吃饭,包文婧怎么哄都没用,还直接把碗给摔地上了,惹得包文婧大发脾气,还要耐着性子讲道理,折腾了半天包饺子终于肯吃饭。
有次去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孩子吃饭时一直满桌子跑,从其他人身边挤进桌,到处夹自己喜欢的菜,但最后碗里还有一堆菜没吃完。一顿饭下来,朋友筋疲力尽,好话歹话都说光了,几乎要勃然大怒,依然管不住孩子,有人说吃饭时该给孩子上规矩,朋友无奈地回复道“我也想啊,可这规矩上起来太难了!”
早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制度,尤其是经孔子的称赞推崇,成为了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的重要方面,从一个人的餐桌表现,便能反映出这个人的修养,所以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吃饭时要给孩子上规矩。
但这规矩该怎么上,难倒了一大片新手父母,其实方法是重点,用对了方法,也就不觉得难了。
1明确吃饭时的具体规矩
如果孩子都不知道有哪些规矩,怎么能要求孩子遵守规矩呢?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还不能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家长看见了自家孩子不规矩的行为时,只一味地指责说不能这样,孩子可能不明白家长是在说哪种行为。
给孩子上规矩的第一步是家长自己先把规矩明确好。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定的规矩,比如“要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吃饭”、“饭前一小时不准吃零食”、“吃饭的时候不能拿筷子敲餐具”等等。如果家长已经定好了规矩,就可以耐心地讲给孩子听,或者写下来让孩子看见,这样孩子才能明白哪些是不能做的。
2以“温柔的坚持”代替暴力
在如今的中国家长心中,“看不惯了就打一顿”依然是教育方法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看见孩子吃饭没规矩,二话不说上来就是打,打的孩子淘淘大哭还要不停地问“知道错了没!”
这种的暴力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内心充满恐惧!孩子在餐桌上的行为需要管教,但应该是“温柔的坚持”。家长要做好耐着脾气的心理准备,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道理,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相互理解尊重的心态帮助孩子养成规矩,此举并非朝夕,而是一场长期坚持的过程,切记暴力的“上规矩”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3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很难想象,自己吃饭都没规矩的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吃饭讲规矩,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从小接触到的就是没有规矩的用餐环境,孩子当然不会好好吃饭。即便家长想管教,孩子也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因为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这么做。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明确规矩是让孩子懂得什么不该做,那亲身示范则是让规矩具体形象化,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做。家长想给孩子定什么规矩,自己先遵守起来,起到表率作用,以正确的行为在生活中对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孩子通过模仿家长的行为,也能慢慢学会吃饭讲规矩。
4制造关于吃饭的快乐记忆
在心理学上,有个通过对行为研究得出的结论:厌恶情绪会对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饭,其实是因为对“吃饭”这件事情本身没产生好印象,就像家长听见自己又要加班的时候,也会产生抗拒心理,行为都不怎么积极了。
让孩子爱上吃饭,就是要孩子感受到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所以吃饭的气氛不能太死板。
孩子要吃饭讲规矩,必须得爱上吃饭。餐桌上有了康师傅冰糖雪梨美词包,用餐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帮助孩子产生关于吃饭的快乐记忆,以后就对吃饭不排斥了,也能从心底里认可吃饭时该有的规矩,自然会慢慢遵守规矩了。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页面
< 上一篇:NYC纽约国际西安早教中心:关于爽身粉你不知道的用途
> 下一篇:教孩子这样道歉,等于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