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纽约国际江苏昆山九方城早教中心: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应对良策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宝宝……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几次这样的阶段?出现的时间又是怎样的?
第一反抗期:2-4岁
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第一反抗期宝宝的表现
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三岁孩子的反抗期
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们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三岁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三岁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
当儿童进入反抗期,父母对孩子应更加关心、照顾,并且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不可因孩子不听话就置之不理或随意斥责。只要父母的态度正确,一般来说,孩子是能顺利渡过反抗期,而健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