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11亿人面临听力受损,不要再让孩子“毁”在它手里

11亿人面临听力受损,不要再让孩子“毁”在它手里

文章标签:纽约国际,蓝色港湾,NYC
2019年02月17日 1329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2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在人类拥有足够保护听力的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不应让众多年轻人仅仅因为听音乐而遭受听力损失。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无论在地铁上、公交上、走路,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戴着耳机听歌或者刷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部手机加一副耳机,这似乎是现在年轻人的标配。


但你可知:


长期戴耳机听声音可能会导致耳聋!!!


而对婴幼儿来说,长期戴耳机对耳朵的危害会更大。


据有关数据报道,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力障碍儿童约13.7万,重度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4%,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的致病原因中,一部分是先天性听力缺陷与遗传、母亲孕期的病毒感染史、药物史、围产期的缺血缺氧史等有关;另一部分则是因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听力损伤,如常戴耳机就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戴耳机不仅会损伤听力,而且这种损伤是难以再生恢复的。


我们的听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退化,一旦在日常生活中不好好保护耳朵,后果是很严重的!


一起来测试下,你的耳朵还是否“年轻”?…(温馨提示:测到20岁以后还有旁白声音,测试时请不要过于调高音量哦)


1分钟小测试,你拥有多少岁的听力?


时下,年轻父母都特别注重优生优育,让孩子欣赏音乐就是很好的方法。但加拿大儿科专家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9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婴幼儿戴耳机听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器官组织还非常脆弱,若给婴幼儿带上立体声耳机听音乐,声压直接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刺激听觉器官,使之异常兴奋,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听觉疲劳,损害听觉器官。当给婴幼儿欣赏立体声音乐时,一定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让宝宝听一阵子就休息一会儿;且绝对不能给孩子戴着耳机听音乐,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要知道,大于90分贝的音量就会对耳部神经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当孩子哭闹不休时,的确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播放音乐、故事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许有些新手爸妈不以为然:“给孩子戴耳机听听音乐和故事,就会损伤听力?”



没错。给孩子戴耳机听音乐,虽然孩子可能会如大人所愿安静下来,却可能付出听力受损的代价。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与鼓膜。耳郭、外耳道收集声波,并把声波传到鼓膜。鼓膜通过振动,把这种运动传入中耳的听骨链,再通过精细的听骨链将振动传入内耳。


因此,外耳和中耳又合称为传音器。内耳是听觉的感受器官,由半规管和耳蜗组成。耳蜗内充满液体,可将振动传给毛细胞,由毛细胞将其转化为听神经可以接受的电化学信号。刺激听觉神经,形成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这时,神经冲动就被转化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给婴儿听音乐记得要调低音量。以往认为,噪声造成内耳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损伤,但新的人群资料及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耳蜗上的毛细胞才是听力受损的关键。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掉一个少一个。而高分贝的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毛细胞。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它们就不再能够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


因此,当给婴幼儿欣赏立体声音乐时,一定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让他们听一阵子就休息一会儿。医生也绝不建议给婴幼儿戴着耳机听音乐。


成人要学会计算“安全听歌时间”。其实,很多成人也并没有学会正确地听歌。听音乐造成听力损伤,主要看“过度的声音强度”及“长时间聆听音乐”两个指标。WHO指出,安全听歌时间的长短是和耳机的分贝数有关的。


先别忙着慌张和绝望!面对“即将耳聋”这个未来,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叫听力损失?


要想听到声音,总共分几步?简单来说就三步:


  • 1、声波带动空气振动传入耳道,撞击鼓膜,带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一起振动;


  • 2、振动经过耳蜗后带动听毛细胞振动,并将该振动转化为电化学信号;


  • 3、听神经将电化学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进行理解后,让你“听到”声音。



在整个“听”声音的过程中,耳蜗内的听毛细胞成为了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助手,而我们所说的听力损失,也就是这群“小助手”出了问题。


如果要通俗易懂地回答为什么“高于安全水平音量会造成听力损失”的话,那么原因就是:过大的音量带来太强烈的振动,把你最宝贵又不再生的听毛细胞震坏啦!


长期戴耳机的危害


01

损坏听力

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会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110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恢复性听力损伤。


02

细菌入耳

曾经有人进行了一项对耳机的细菌实验,惊人的是,入耳式耳机佩戴一小时,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5倍;耳塞式耳机佩戴一小时,细菌比之前繁殖了近3倍。可想而知,如果不定期进行清洁的话,那细菌肯定会伴随着耳机进入耳朵。


03

注意力分散

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深有体会,在路上戴着耳机听着歌,正嗨时可能背后有人喊你的名字,你却听不到。



其实也有医学上的研究,耳机尤其是立体声耳机所产生的噪音,耳朵长期接触的话,会造成头晕、心悸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9 个小贴士教你保护听力


1. 保持低音量


日常建议的安全音量水平是低于 85 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 8 个小时。如果听者无法理解离自己一臂距离远的人的说话,或者如果听者耳内疼痛或者耳鸣,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2. 戴耳塞


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如果使用正确,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 5 至 45 分贝,具体取决于耳塞的种类。


3. 使用适配的耳机


入耳式或头戴式耳机,最好是降噪耳机,适配的耳机可让使用者清楚地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此外,降噪耳机可以降低背景噪音,让使用者可以听到较低音量的声音。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在这些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


4. 重视听力安全等级


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 60% 的舒适水平,这也是保持低音量收听的一个办法。


5. 让听觉器官不时短暂休息


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和其它嘈杂的场所时,不时离开让听觉器官短暂休息有助于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6. 避开巨大声响


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呆在场所内比较安静的地方也能减少接触噪音。


7. 限制每天使用个人音频设备时间


虽然降低音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将个人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小时非常有利于减少接触噪音。


8. 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


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电话上),或者在餐馆或其它社交场合等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因而怀疑自己听力受损的人应寻求听力保健专业人员的帮助。


9. 父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子女保护听力并监督其接触巨大噪音的情况;父母还需要在保护听力方面成为子女的榜样。鼓励给少年和青年等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查听力。



在此,特别提醒各位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听力,一定要遵循“60/60”原则!也就是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机器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音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带着孩子规避噪音污染,尤其不要忽视娱乐性噪声的污染,最好不要带学龄前的孩子去电影院、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更不要让他们直接使用耳机。


再有,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时,一定细细甄选,勿让噪音玩具伤害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听觉器官。


听音乐时,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虽然戴耳机可以很大程度过滤到周围的噪音,但对耳朵的直接伤害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