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宝宝心里不苦,宝宝只是内向

宝宝心里不苦,宝宝只是内向

文章标签:宝宝心,内向,外向,独立,交往,
2017年10月10日 1809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气质上确实有内向外向之别,而且这种差别多是先天的,内向外向的人在思考方式、能量获取方式等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为什么有差别?

第一,内向的人更多使用大脑前叶,他们思考时神经回路更长、更复杂。这一特点的结果是,他们的大脑更忙、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而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内向人的一些特点:他们凡事三思而后行;有时显得犹豫迟疑反应慢;爱静不爱动

第二,内向人更多使用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这使得他们的神经系统倾向于“减速”。所以内向人有自觉地抑制自己的倾向,而不是冲动行事。

第三,内向和外向的人,他们对能量的处理方式不同。外向人通过跟人打交道或者接触新鲜环境来摄取能量,内向人需要独处来恢复能量。所以内向的人不是不爱交际,只是交际会让他们感到累,需要静修来恢复。

了解了以上三点,我们再来看内向孩子的种种表现时,就会恍然大悟。内向外向都不是优缺点,只是不同而已。

不过,现在的社会似乎是一个属于外向人的社会。我们需要一个人善于交往、愿意张扬个性表现自己、有行动力、动作快节奏快、能快速反应等等。所以,怎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养育内向的孩子,怎样保证他们不受误解和歧视,顺利成长,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学习的。


跟孩子建立坚固的情感依恋关系

有些家长怕宠坏孩子、或为了培养内向的孩子早些独立,就过早地跟孩子拉开距离,这样结果会导致孩子情感上失去根基,反倒妨碍孩子独立。小孩独立的前提是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小时候跟家长的依恋关系越强,孩子将来会独立得越好。


对内向孩子的批评要适度

内向的孩子天生就趋向抑制自己的行为,自律性更强,做事情更能考虑后果,所以通常他们的行为问题不多。同时,内向的孩子也更容易生出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所以当你要批评他们之前,一定要了解好情况,看看事情是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动机是什么,免得误解冤枉了孩子。

对于不当的行为,认真告诉他那样做会有什么结果,下次最好能怎样去做,这就够了。内向的孩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会听懂记住你的话。过多的指责批评,容易使他们更加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而失去尝试冒险的勇气。


教给内向孩子交往技巧

内向的孩子不是不能享受社交,只是他们会感觉较累,需要不时调整自己,恢复能量。

我们首先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内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说话,以为别人都知道了,实际他并没有说出来。提醒孩子,必须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同时我们教给他撤退的技巧,就可以帮助他找回自己的小天地,找到自己补充能量的机会。

教给他拒绝的技巧。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冲突,所以常常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委曲求全,结果被大人看作是软弱。而孩子之所以不能拒绝,不仅是因为他缺乏勇气,更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样拒绝。教给他办法,他就知道自己可以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会引起冲突,他就愿意去做了。

鼓励内向孩子交少数几个好朋友,而不是强迫他们跟所有的孩子都要成为朋友。内向的孩子更珍视友谊,他们也通常在少数朋友面前可以更放松更开心。不必强迫内向孩子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做什么样的表演,这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


帮助内向的孩子动起来

内向的小孩爱静不爱动,天性使然。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大人提醒他们去行动,需要大人帮助他们走出内心世界,跟外面世界沟通互动。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议,一起出去走走。可以教给孩子,感觉压抑的时候抡抡胳膊、蹦一蹦,放松身体,就可以放松大脑。

内向的孩子同样需要运动。我们可以多培养他们做一些冲突少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武术、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等等。他们可以从运动中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和优势

不用大人说,内向的孩子会观察到自己跟有些孩子有不同。家长可以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或是身边的亲属或小朋友进行分析,逐渐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各有优缺点,并无好坏之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哪些方面应该多提醒自己。告诉孩子,不同类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运动方式,长大了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人和人不同是最正常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敢于做自己。


最后提醒一点:了解孩子的气质特征,这有利于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教养,但我们不要因为这些而给孩子设置过多的定势,给孩子的潜力封顶。内向的人同样可以从事需要交往和出头露面的工作,内向的人同样可以应付复杂的要求速度的任务。我们可以列出比尔盖茨、斯皮尔伯格等等无数成功的内向人士为例。

孩子的性格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随着后天经历而不断变化修正的,包括孩子大脑里的神经回路,都是根据所遭遇的事情而不断形成新的快捷路径。所以,任何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家长要帮助孩子敞开通向世界的大门,而不是因此而把世界变小变窄。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