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别忘了检查肚脐和腹股沟

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别忘了检查肚脐和腹股沟

文章标签: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别忘了检查肚脐
2017年09月13日 2764

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别忘了检查肚脐和腹股沟。离开成都前,家里聚会,不到两岁的小侄女不愿意换尿不湿,嚎啕大哭。我突然发现在她的腹股沟处有一块小突起,顿时很警觉,于是赶紧问她奶奶,之前有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


奶奶云淡风轻地说,孩子有疝气。因为妈妈怀孕的时候老生气,这孩子脾气也倔,总哭,肚子里都是恶气,一哭就把包块“挤出来”了。奶奶说,已经咨询过老中医了,不碍事的,孩子大了就好了……听得我哭笑不得。


因为看到过孩子疝气发作,差点致命的案例,于是赶紧跟孩子妈妈说,让她一定带孩子去大医院看看。为了帮助表姐一家更好地了解小儿疝气,这几天也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疝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千万别从字面上去理解,疝气绝不是某种不可描述的“气”。


而是因为先天或后天的一些原因,身体内一些连接组织变得薄弱,或者形成缺损,从而使得部分脏器可能会偏离正常的解剖位置,跑到其他脏器的“领地”上


对于成人来讲,疝气可能存在一些后天的因素,而对于孩子来说,基本都是先天性的。


腹股沟疝气


小儿疝气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不过婴幼儿和儿童早期仍然是高发期,其中80~90%的患者都是男宝宝,这与男宝的生理结构有关但和前文表姐的孩子一样,女宝也会得疝气,家有女儿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


在健康、足月生产的宝宝中,大概有3~5%的宝宝生下来就有腹股沟疝气。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小儿疝气出现在头6个月。


孕妇生气生下的孩子容易得疝气,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究竟哪些孩子容易得疝气呢?


早产:而在早产儿中,因为腹膜鞘状突还没有完全闭合前就承受较大腹压,或者因肌膜较比软弱,疝气的发病率高达30%。


遗传:在10%的案例中,其家族成员也被发现有过小儿疝气,也就是说,疝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疝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男宝宝疝气形成的原因和睾丸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有关。大概在孕7个月时,睾丸在腹腔内发育后,再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再进入阴囊,形成腹腔和阴囊相通的管道,学名鞘状突,也叫疝气囊。


女宝宝则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子宫圆韧带下沉,形成腹膜鞘状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阴唇处。通常情况下这个鞘状突会闭合,然而一旦闭合失败,腹腔内脏比如小肠、卵巢等就可能“乘虚而入”,滑入腹股沟,甚至阴囊,于是便形成疝气。此时,可以在腹股沟或阴囊处发现肿块。


若此鞘状突未封闭但缺口很细小,则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鞘膜积液。不同于疝气的肿块可能会自动消失,由鞘膜积液导致的包块不会消失(水往低处走),但它也不会发生疝气包块被卡住的现象,所以危害也相对较小。


不过鞘膜积液在两三岁后仍未自愈的情况下,医生还是可能会建议手术。


在腹股沟疝气中,右腹股沟疝(60%)比左腹股沟疝(25%)更为常见,双侧的发病率为15%。


所以,疝气不是气,而是一种生理结构发育不全。


▏疝气的症状表现


因为疝气肿块总是在孩子哭闹时出现,所以很多人就像前文的奶奶一样,误以为是疝气是哭出来的。


其实除了哭闹,当孩子咳嗽、用力排便、打喷嚏时,腹压增加,由于没有完整的腹隔膜“兜住”,内脏就可能通过未闭合的地方“侵犯他人领地”,形成肿块。如果腹隔膜完整,也足够“强壮”,哭到海枯石烂也不会形成疝气。


▏如何确诊?


疝气的确诊通常不需要借助外部器械,主要由医生询问父母观察到的现象,同时通过按压等体检来完成。


▏疝气严重吗?


严重,但也不严重,这主要还是看疝气的具体情况。疝气有三种情况:移位后自己又缩了回去、卡住了、卡久了导致炎症甚至组织坏死。


1)移位后自己又缩了回去(缺口大)


当疝气包块出现后,如果孩子安静后包块就消失了,就表明肠子或卵巢自己缩了回去,孩子也没有不适的表现,疝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影响较小


2)卡住了,也叫做疝气嵌顿(缺口小)


如果疝气包块被卡住了,没能缩回去,并且还可能变的红肿,孩子便会因为疼痛表现为哭闹,同时还可能呕吐、便秘、食欲不佳等症状。需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医生或者急诊


3)卡久了导致发炎,也叫绞窄性疝(缺口小)


当疝气长时间被卡住,红肿发炎,组织供血被切断,卡住的睾丸、卵巢等脏器则可能坏死,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孩子也会非常痛苦并伴有高烧,此时必须立马急诊手术


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



▏如何治疗?


腹股沟疝气自愈的可能性非常低,基本只能通过手术来治疗。手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还有一种就是腹腔镜手术。


许多父母对手术的担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手术的安全性,一是麻醉,特别是全麻对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关于疝气手术是否需要在诊断后立即做,不同的机构给出的建议不同:


梅约诊所(Mayo):如果疝气比较小,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对于儿童的腹股沟疝气,医生可能会先建议使用外部压力来减小疝气包块,再考虑手术。


FDA也提及了包括观察等待和手术两种手段。观察等待主要是针对无并发症的疝气。


澳大利亚悉尼儿童医院联盟建议,婴幼儿一旦疝气确诊,最好立即手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孩子当天手术,当天即可出院,除非是非常小的婴儿和早产儿,他们需要在医院呆一晚,第二天出院。


Webmed同样指出疝气只能通过手术治愈。无症状的成人可以观察等待,而大多数疝气患者还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手术,因为医生认为比起嵌顿的风险,手术的风险和伤害都要小一些。婴幼儿和儿童疝气卡住的风险更高,所以医生会建议他们采取手术。


其实疝气手术本身是一个成熟的小手术,特别是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类型,很多孩子做完手术当天或者隔天既可出院,几天后就可以像平时一样活动。但因为小宝宝还不能听从指令保持不动,他们也会很害怕,所以手术需要全麻。很多爸爸妈妈也会担心到全麻对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目前FDA关于全麻的建议是,3岁以下儿童,建议单次使用麻醉,每次麻醉时间不超3小时而腹腔镜手术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个小时,理论上对孩子智力发育是没有影响的。


如果孩子被发现有疝气,一定及时就医。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手术,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判断。


脐疝


还有一种常见的小儿疝气叫做脐疝,同理,也是由于腹膜在肚脐有缺损,当孩子发力时,肠子就跑到肚脐眼里去了。


脐疝大小不一,从豌豆大小到一个中等的李子大小都有可能脐疝非常常见,大概5个小孩里面就有一个会有脐疝,同样也更容易发生在早产儿和唐氏患儿的身上。脐疝也有一定遗传性。


孩子哭闹不止却找不到原因




脐疝需要手术处理吗?


目前,医学界广泛认同大多数脐疝都是自愈的。大约80~90%的脐疝在宝宝3岁时会消失,不过一些较大的脐疝可能要到孩子11岁时才能最终愈合


愈合时间与缺口大小有关,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脐疝,95%的患者在2岁时会自愈。但是青春期后才出现的脐疝就不能指望它能自动“长好”了。


对于小儿脐疝,很少发生卡住缩不回去的现象,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当宝宝表现出十分疼痛,凸起部位比平时硬,不能轻松推回去,或者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时,需要立刻急诊就医。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