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纽约国际太原早教中心:每一个科学家,都曾经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孩

NYC纽约国际太原早教中心:每一个科学家,都曾经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孩

文章标签:早教中心,太原早教,NYC
2022年02月17日 778

知乎上有个提问:“孩子害怕打针怎么办”?


一个当老师的妈妈回答亮了:


“女儿四岁,对小朋友们最怕的去医院、打针吃药,一点不怕;打疫苗之后,医生让妈妈用棉棒按着针眼,她会甜甜地对医生说:“等血小板凝固了,就不会流血了。”


医生开药、写处方,她在旁边一脸镇定:“等我的白细胞把它们杀死,我就好了。”


很多网友向妈妈取经,妈妈坦言:孩子之所以如此镇定,是因为她掌握了许多和身体、疾病相关的知识。


从2、3岁开始,孩子变身“行走的问号”,天天“为什么”挂嘴边,太难带了。


事实上,爱思考,好奇心重的孩子,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能得到正确引导,将来就是潜力股,更容易有出息。


三岁前后,孩子生活的重心不再仅仅是吃喝拉撒睡了,而是开始从表面的生活常识延伸到这背后的原理,也就是从“是什么”深入到“为什么”。


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提出问题,但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又非常有限;相比较于父母不回答,更伤害孩子好奇心的是他们听不懂父母的回答。

举个例子,当雷雨天气来临的时候,孩子会问:

妈妈,为什么在雷声响起之前,总是会先有一道亮光呢;为什么有时候能听见雷声但是并没有看见下雨呢;为什么... ...


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感到惊讶,不到3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合情合理的疑问呢?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而且他们的提问方式非常接地气。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很抽象的解释“在相同的介质中,光线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要快。”孩子就会觉得很难理解,不同频的交流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了。


但是如果父母拿出一些触手可得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总结,那么孩子就能够更加轻而易举的了解到这些深奥的科学道理。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开始对这个身边的现象感兴趣之后,就会尝试让孩子去看一些图片为主的科普书,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那些看过的知识点就像潮水退去的沙滩,刚看完就忘了;这是因为孩子只停留在“看”上,没有动手,没有完全理解吸收。


因此我们需要用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孩子自主探索的潜能,让科普从抽象的图片变成具体的游戏和实验,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也能让他们更高效的记住这些知识点。


对于很多事业家庭兼顾的父母来说,想要准备一系列的工具辅助孩子思考和探索,实践起来有点麻烦。


而我们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最新升级的科学课,恰好就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主动的去探索,跟同伴之间交流讨论,向老师寻求帮助,最终得到一个答案。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愿意探索的好习惯。


只有多多了解这个世界的孩子,才愿意满怀热情的去拥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