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小课堂】关于教育的深度思考: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NYC|小课堂】关于教育的深度思考: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文章标签:NYC,芜湖早教,早教
2017年06月09日 1803
     关于教育,大家都懂: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如果父母是原件,那孩子就是复印件。从小学习的本能,导致孩子的身上总有父母形象的缩影。

      现在越来越多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育儿专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事实上,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样,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孩子的问题折射出的是大人的问题。孩子有什么问题,父母第一时间就要反省自己以及孩子身边的人。


 孩子不好好吃饭,追着吃、逼着吃?


   这种现象可以肯定:这类家庭没啥饭桌文化,甚至没有一张好一点的饭桌,没有“到了吃饭时间,大家准时洗手出现在饭桌前”进行愉快进餐的氛围。
     一日三餐的进餐是不需要刻意去提醒每一个人的,吃饭时间到,饭菜上桌后,作为家庭成员就不应该躲房间看书、看电视、看手机。特别不可以盛了饭菜就端到房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这是极不好的习惯。   (如果全家人都是各自盛了饭菜就离开饭桌,端着过家家吃、坐门口吃,这种孩子长大后不会有很强的亲情归属感)
     另外,一样的道理,让孩子平等地和大人坐在饭桌前吃饭,不要额外开小灶,特别为孩子打造一个不一样的用餐空间以及特别为孩子做不一样的饭菜。(当然,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发育,大人在做菜时适当考虑油盐酱醋,不应该让孩子从小习惯重口味)

     吃饭前一小时,不要给零食;不要养成喂饭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就自己吃饭,如果年纪确实小,可以在餐后适当补充一点。一般来说,2岁多就得自己吃饱,因为3岁上幼儿园必须是自己吃饭的。


孩子不好好看书,抢手机,抢电视?



     大人不喜欢看书,就不要奢望孩子喜欢看书。如果父母不爱看书,孩子反而喜欢看书,你应该感谢你家孩子的自控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在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的今日,有声有色的电影、电视、游戏,实在比“枯燥”的书籍更有吸引力。
   不过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很有意思,他自己不看书,整日看手机、电视、电脑,还常常责怪孩子不看书,不学习,整日等着玩手机、看电视。
    如果父母本人都没有看书习惯,就算你把书堆满成小山,也不过是摆设,孩子也难以喜欢阅读。一切好习惯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
      

孩子喜欢打人、抢东西,说粗话?没礼貌?


     在我们国家,大多数男人都觉得怀孕、生娃、养娃、带娃、教育,家务活都是妻子一个人的责任。当然,可能他们还觉得最理想的是:妻子最好还有份稳定轻松的工作,有好的脾气、心灵手巧。他们,只是负责播个种子?拉泡尿?——很多女人婚后成了怨妇,原因也在此。
     如果母亲不快乐、不轻松,给孩子带来的性格缺陷也是致命的。所以,好的教育,不能离开好的婚姻,和谐的家庭环境。
     之前一个视频特火,在游乐场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踩了一个一岁的小男孩的头,然后小男孩的妈妈当众发飙、大家说她像母老虎、泼妇一样拉扯女孩的妈妈。真实情节我们了解不多,但是,孩子如果从小就具备攻击性,作为家长应该好好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在孩子面前习惯对家人大吼、施暴?
     你的孩子攻击性强,能大胆主动去欺负其他孩子,不代表强大、更不代表以后就不被人欺负。很多老人家带娃都具备这种思维,他们觉得:自家孩子去打人,好过被人打。这种默认、“有意识”纵容孩子施暴的行为,终究有一天会酿成恶果。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言传身教之中,身教更重要。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使用礼貌用语……在一个父母说话全都轻声细语的家庭中,是培养不出说话喜欢大呼小叫的孩子的。


如果孩子胆小、懦弱,缺少尝试的勇气


      很多孩子在两至四岁的阶段会很认生,不敢去尝试新事物和接触新朋友。很简单:过分保护。从小就是父母的宝贝,连走路遇到一个坑,爸爸也会说我来抱。家长们如果过分地包办孩子的事情,那么孩子永远顺风顺水,不会感受失败的滋味。


      在育儿界有一种说法: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其实,教育的过程也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自己也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