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父母新年愿望清单】想要拥有一个不磨叽不拖沓的孩子!

【父母新年愿望清单】想要拥有一个不磨叽不拖沓的孩子!

文章标签:【父母新年愿望清单】想要拥有一个不磨叽不
2022年01月20日 704


成年人的世界里“患上”拖延症让人焦虑,在父母的世界里孩子“患上”磨叽的毛病,更是让人抓狂。


今天我想通过三个简单的心理学效应,跟爸爸妈妈们分享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实现2022年的第一个小目标,成为一个不磨叽不拖拉的孩子。


【超限效应】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动作慢、拖拉,光靠催改变不了什么;妈妈越催促,孩子动作越慢,穿衣服,吃饭,走路,拿东西都越来越慢。


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当孩子受到的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很容易产生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简单来说,这就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反击父母不断催促他这件事情。


图片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孩子出于本能的做法也没错;如果有人在我身边一直没完没了的催催催,我也会觉得厌烦,甚至故意把自己做事情的速度放慢,让别人又着急又拿自己没办法。


想要让孩子的动作快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让父母的嘴慢下来。


比如当孩子在餐桌上磨磨叽叽不吃早餐的时候,父母可以离开餐桌去准备出去玩需要带的东西,或者一起讨论今天的行程,但就是对他磨磨唧唧不愿意吃饭的事情只字不提。


过一段时间父母收拾好准备出门,可能会惊讶的发现孩子已经乖乖的吃完饭了。


停止“催促”这件事传达给孩子最直观的信息就是,你认为他能够独立的完成好自己的事情,而孩子享受被信任的感觉,也希望向父母证明自己是可以的,所以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加快脚步。


【定位速效实验】


“定位速效实验”也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他讲的是把孩子分为三组进行10公里徒步,第一组孩子一无所知,走了不到一半就溃不成军;第二组孩子知道要去10公里之外,尽管坚持下来,但抱怨越来越多脚步也越来越慢;第三组孩子不仅知道目的地,还能看到路标,所以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这个实验其实就是想说明,当一个人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法之后,他自然而然的就会高效的抵达目的地。


相比于成年人来说,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更短,也更容易因为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也就要求父母创造一个尽可能安静环境,给予孩子一个足够明确的目标,来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图片


比如很多家长都有过带孩子出去玩,却在出门前因为孩子没完没了的墨迹被惹毛的经历。


穿衣服穿到一半,突然想起来出去要带个好看的小水壶,拿完水壶想起来去挑一个小背包,接着就是小玩具,小零食挨个往包里面装,就是穿衣服这事儿想不起来了。


来来回回,家长提醒几次之后,耐心彻底被消耗殆尽了,孩子也免不了在挨骂之后大哭一场,然后不情不愿的穿好衣服鞋子出门。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定位速效”的方式,首先跟孩子说好我们出去玩都需要准备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出游清单和出门的时间点,减少对孩子的干扰,让他们按照清单自己去准备。


当规定的时间节点到达后,如果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一切,那么出游的计划就取消;最开始的阶段孩子会哭闹反抗,但是当孩子发现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不仅可以出游还有小奖励的时候,他就会“快”起来。


【自然惩罚法则】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回归家庭做回母亲的角色时,却没办法引导孩子好好写作业。


她几乎天天回家就监督孩子写作业,可孩子却对此深恶痛疾,常常完不成,成绩一直是班里倒数。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尹建莉听到妈妈催孩子写作业的话,瞬间明白了:


她在孩子耳边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已经欠数学老师三次作业了,还欠着英语老师两次作业,今天一定要写完,不然明天老师又要批评你了”


图片


提醒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这事儿本身没问题,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和语气会让孩子觉得:作业是老师的不是我的,我完不完成没关系,反正有妈妈会催我。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尝试了“自然惩罚法则”,她晚上回家就简单的提醒孩子“该写作业了”就转身回屋;第二天,孩子因为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当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都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自然惩罚法则,就是让孩子亲身体验磨蹭的后果,为此付出代价,吸取教训。


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认识到自己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从而调整自己的节奏,掌握正确的做法,不断自觉快速起来。


图片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磨叽”的习惯,这是他们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至于“磨叽”的程度,则和孩子身体以及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父母,不妨多多适应孩子的节奏,顺应他们成长发育的规律,让孩子“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