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似乎,我们从不对孩子道歉,那结果只有2种……

似乎,我们从不对孩子道歉,那结果只有2种……

文章标签:似乎,我们从不对孩子道歉,那结果只有2种……
2018年06月11日 2129

父母不是圣人,当然可以失控。那一定是我们被孩子激怒了,地雷被踩爆了,或者我们透支没电了。


但我们往往对自己“网开一面”,只要求孩子就范,或者道歉。


似乎,我们从不对孩子道歉。


NYC宁波早教中心


前几天,我的儿子,大丰收(3岁7个月)把我脸砸肿了,淤青。玩具砸的,非常疼!


我一气之下就把他玩具扔到垃圾桶(不是真垃圾桶,是要扔的空快递盒子)了……


他开始大哭,跑去奶奶怀里哭,奶奶虽然嘴上让他和我道歉,但又亲又抱又擦眼泪的样子,让丰收显得楚楚可怜,让我显得凶神恶煞。


但天地良心,我啥都没说,就直接走到他跟前从他手里拿走玩具,嗖嗖嗖走到箱子边扔进去,上楼拿“绿药膏”了。


好吧,我承认,即使不说话,我的行动已经足以让他知道“妈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所谓的后果就是,我把他的“多多变形蛋”扔到了“垃圾箱”。


【注解 1】:这是我的一个“情绪化行为”,我是在“做情绪”,而没有“说情绪”,这很正常,动手动脚绝不是孩子的专利。


这也可以算一个惩罚性的行为,或类似剥夺权利的行为。


只不过在气头上我认为理所当然,“谁叫你砸我?”


【注解 2】:我之所以什么都不说,只扔,扔完就上楼拿药膏:


一是因为我相信“无言”和“留白”的时间会让孩子更想知道接下来我会说什么,而不是直接劈头盖脸,他会防御;


二是我真的很疼,我要爱自己,药膏可以让他有机会弥补。


NYC宁波早教中心


我拿着药膏下楼后,看到他那楚楚可怜有靠山的样子,我第一个行动是,告诉奶奶:我来处理。


我把他抱过来,试图抱上楼,我说:我们俩的事情,上楼说。


他声嘶力竭,往下坠,太重了没抱动,我放弃。但让他成功离开了温暖的奶奶怀抱。

【注解 3】:孩子太聪明了,如果让“靠山”存在,那么他一直都会放大自己的委屈,来让你显得邪恶。


你要说的重要的话,就会缩水,因为他根本不会听,只会用哭来造势,和你抗衡。


所以,有独立处理的空间最好。至少不能在“靠山”怀里,肢体语言的力量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


我抱他放下,在箱子旁,我拿出了玩具,他伸手要拿。


我把手抬高让他暂时拿不到,我说:“我会给你的,你先看着我的眼睛,先听我说,站好。”


我强调了两遍“我会给你的”,他情绪才稳定了一点,我坐在小凳子上,手上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拿着药膏,他站在我对面。


我说:“看着我的眼睛,眼睛。”然后我开始继续说话:


——我被你砸得很疼,你看,都肿了,我非常生气。(我句式)


——玩具不可以砸人,不可以对着人扔。这是不好的行为。(明确规则)


——那你跟我说对不起。给我吹吹。(弥补的行为)


这几句话他已经很熟悉,因为我说的时候很淡定,也很严肃,是常规的“不带敌意的坚决的”说理时刻。


当我让他道歉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对不起,然后给我吹吹,给我涂药膏。


当然涂药膏时,我就装作非常疼,让他能感受到我的感受。涂了三遍。


【注解 4】说重要的话之前,一定要注意非语言条件:


眼睛是否看着我?

是否是平视着大人的?

包括前面是否有“靠山”的干扰等。


如果我站着,指着奶奶怀里哭天喊地委屈连连的他,铁定他听不进去多少,只想着妈妈太可恨了吧?

【注解 5】我句式(我听到……我看到……我感觉……),明确规则之后,别忘了重要的一步让孩子知道怎么弥补!这一步太重要了!


从错误中学习,并知道怎么弥补,不仅是我们要让孩子学习的,也是孩子在那个时刻愿意去做的。


孩子愿意做些什么来弥补,这比让他愧疚更健康,更有建设性。


NYC宁波早教中心


药膏涂得差不多了,他也平复得差不多了,不哭了,我其实从下楼那一刻就恢复理智了。


此时此刻,我说:“我们抱抱吧!”(修复关系)


他马上扑过来抱住我,我说:“妈妈知道,你刚才是因为玩得太兴奋了,才拿玩具砸我的是吗?”


他点头。


我说:“嗯,你可以高兴,但玩具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砸人的。”(说出东西的功能,容易被孩子的认知吸收)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然后我们就刷牙,我去洗澡,说好了我洗完给他洗澡,答应的好好的。


结果,到时间了怎么都不愿意洗,我用了常规的方法和“直接采取行动”抱过去的方法,结果他都死命反抗。


我奇了怪了:今天怎么这么执拗?


我又不想强制升级,因为我不可能揍他。我小时候也没挨过打。


然后我突然意识到,不对,我问他:“是不是因为刚才我扔了你的多多变形蛋,你还在生气?那件事还没过去?”


他抬起头点头说:“是的,还没过去。”


哈哈哈哈哈,我心里笑死,在这里等着我呢?


好吧,我意识到刚才我拥抱修复关系的时候,忘记道歉了,赶紧补上:


“妈妈刚才太生气了,以至于把你的玩具扔进箱子里,对不起,下次我用嘴巴说我生气了。我扔了你的玩具确实这个行为也不好。你可以原谅我吗?我们抱一下?”


Happy Ending……


【注解 6】开头的那个“情绪化行为”,惩罚性的行为,我们非常容易认为理所应当,却从不跟孩子道歉。


如果那样的话,

就只有孩子为他的“冲动性行为”道歉,

而大人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

“冲动性”行为道过歉。


那么结果只有两种:


(1)孩子会再后面的事情中报复家长,和你扯平,你不知道为什么,又会去采取新的“冲动性”行为,你俩就一直在报复循环中。


(2)孩子口服心不服,如果你也从不修复关系,孩子说完对不起就结束了,那就会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回到第(1)种情况。


当我们“受伤”时,我们会采取“伤害性”的言行去惩罚孩子,惩罚的动机是报复,报复的潜台词是:“我受伤了,我要和你扯平”。


孩子也一样。报复循环由此产生。


【注解 7】及时修复关系的步骤:


1、冷静


2、承认(我刚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你生气伤心,也是不妥不好的行为)


3、重新连接(拥抱等)


4、致歉(对不起,妈妈太生气了以至于……)


5、承诺(下一次,我会说我很生气……不再把玩具扔进垃圾箱)


NYC宁波早教中心


和孩子道歉,孩子才能学会“致歉”,并知道在我们家,谁都需要管理自己的言行,父母也不例外。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心,爱我们、敬我们、听我们。


我们会互相生气,但我们也彼此相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