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频道 > 性格培养 > 孩子不合群,家长应该重视吗?

孩子不合群,家长应该重视吗?

文章标签:NYC纽约国际,不合群,幼儿
发布日期:2020-11-16

优优是个内向的小男孩,奶奶平时带他到外面,怕他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吃亏”,就总是选人少的地方,或者大家都回家吃饭的时候出来玩。参加兴趣班的时候,妈妈也格外保护着优优,有道具都会先给优优取好,有小矛盾都会帮忙解决。优优今年上幼儿园,老师反映优优太不合群了,开学一个月了也没有交到朋友。优优私下里也跟妈妈抱怨,说没人跟他一起玩。

“我家性格就这样”,“那些孩子太闹了,不和他们玩”,“现在信息时代了,宅着不也挺好的嘛”,“长大了就好了吧”,很多家长可能有同样的情况,但觉得还好,没有特别重视。

真的是这样吗?

笼统的把 “不合群”归因为性格问题、同伴不好以及时代特征是错误的。不合群,说明孩子人际关系欠佳,是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也不会简单的因为“长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有所提升。内向的孩子也会有几个固定的好朋友;同伴性格不同,但是总能找到可以玩到一块的;幼儿园、小学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孩子在其中需要有基本的社交技能,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

婴幼儿、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人际关系对于孩子在学校和未来走上社会后的适应性、幸福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孩子不被伙伴或同学所接受,不会与人相处,或者特别容易与朋友发生冲突,没有稳定的朋友,都会让他产生沮丧、伤心、气愤等持久的负面情绪,而且负面情绪会进一步的扩大,对于孩子自身的安全感、自信心、自尊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都是社会动物,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能力已经写在我们的基因里。家长们不要低估孩子们自身的能力,进行过度保护,否则会使孩子“自带”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而退化掉。

从婴儿期,孩子们就已经可以对群体中个人互动的社交规则有基本的认知和预期,比如分享、交换等背后的公平原则和互利互惠原则。婴幼儿和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与父母等家长截然不同,属于另外一种体验模式和成长经验。他们的关系是竞争加合作,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谁应该让着谁,谁必须听谁的话等问题。通过冲突的发生和解决,通过在分歧的边缘不断地试探,体验着平等的关系,通过磨合建立起合作互惠的关系。

在幼儿初期,决定孩子们友谊的,主要是在平时活动中是否能接触到、是否一起玩耍等等。在幼儿中期,孩子们对同伴的选择和兴趣进一步扩大,他们会互相模仿、学习,但是同伴关系不稳定,比如在兴趣班交到的朋友,几次连着缺课,再见到之后就不会再到一起玩。到了幼儿晚期,孩子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会进一步扩大,会与其他班级,甚至偶尔碰到的小朋友进行交往。

好消息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自带”,而且可以经过刻意培养得到提升。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男孩 女孩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