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纽约国际佛山环宇中心:【育儿分享】三步让宝宝学会独立入睡,爸妈从此告别“夜哄”之苦
想起在《妈妈是超人》里面,贾静雯也是为了锻炼咘咘的独立性,6个月就让她自己睡在婴儿房里了,咘咘很给力的没有哭闹,一个人睡的很香。
这样一个乖巧省心的宝宝让不少网友直呼羡慕。
不过,我也听到了的另外一种声音,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正是依赖父母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独立性,是不是有点儿狠心啊?
马伊琍也曾发微博表示过类似的观点:
那么,让孩子自己睡到底有没有必要,我们又该怎么锻炼宝宝独立入睡的能力呢?
为什么不建议宝宝长期和父母一起睡
在学习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为什么不建议宝宝长期和父母一起睡?
朋友曾向我抱怨:自从生了孩子,就没睡过一个踏实觉,跟猫头鹰似的,始终睁着一只眼睛放哨。宝宝哪怕只是动动手指,她也会立刻醒来,简直要神经衰弱了! 相信不少家庭都是这么过来的:宝宝稍微一动,妈妈就会惊醒,宝宝一旦醒来,妈妈就立刻抱起来哄。
而且大人担心压到宝宝,睡眠时也很难完全放松,结果往往是宝宝睡不安稳,爸爸妈妈也疲惫不堪,本意是带孩子睡个好觉,结果却是大家都休息不好。
二.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有时候为了防止宝宝半夜不小心掉下床,会让他睡在床中间,殊不知父母呼出的二氧化碳太多,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而睡眠质量一旦下降,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此外,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还比较弱,大人白天的户外活动多、范围广,难免会将一些病菌、支原体带回来,这样会增加宝宝感染的风险。
三.拖的越久,越难分开
演员骆达华曾在一档节目上表示,他和太太以为小女儿长大一点后,自然而然就能够自己睡觉了,没想到女儿现在12岁了,还是跟妈妈一起睡,早已准备好的房间,一直都没派上用场。
这是因为宝宝的睡眠习惯需要父母帮他从小养成,并不是年龄到了就能自然学会,如果等到不得不分开的时候才强制改变习惯,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只会变得更痛苦。
四.对夫妻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不少妈妈生娃后,一门心思都在宝宝身上,和丈夫的交流时间大大减少,即便有交流,也几乎都是围绕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甚至晚上也是和孩子一起度过,几乎没有了两个人单独相处的时间。
但是,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精心呵护,妈妈们的初心自然可以理解,但夫妻俩同心同力,才是真正对宝宝好,不是吗?
学会独立入睡对宝宝有哪些好处
讲完了长期和父母睡的弊端,我们再来谈谈学会独立入睡对宝宝有哪些好处:
一.有利于培养内心独立的宝宝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0-3岁是宝宝的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大脑发育、性格养成,还是运动、学习能力,都会在这个阶段得到发展。
而独立入睡能够很好的促进宝宝的内心成长发育,帮助宝宝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父母不会永远陪在孩子左右,只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强大的内心,孩子才能在离开父母的之后,懂得怎么照顾好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有利于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有些妈妈担心,分开睡会不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其实大可不必担心,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显示母婴同床能够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后天通过日常生活、周围环境获得的,它来自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自父母的每一次理解与回应。
恰恰相反,当父母帮助孩子学会了独立入睡,度过了分房时期,孩子会逐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反而更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
三.有利于宝宝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
在另一档综艺中,董洁的儿子顶顶7岁了还是和妈妈一起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顶顶还会角色扮演,假装自己是爸爸。
董洁也明白是时候锻炼孩子了,但是顶顶没有办法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最终,董洁无奈选择妥协,还是陪儿子一起睡了。
古人云,男女七岁不同席,顶顶已经到了“分席”的年龄,却始终没有养成自己睡觉的习惯,甚至有些过度依赖妈妈。
在孩子心理发育一个重要阶段,尽早让他习惯独立入睡,能够避免孩子产生恋母或者恋父情结,从而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父母应当如何帮助宝宝独立入睡
第一步: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先让他学会睡整觉
1.充分了解孩子的生物钟
在培养习惯之前,我们先充分了解宝宝的生物钟,清楚宝宝每天要睡几个小时,喜欢在什么时候午睡,晚上什么时候开始犯困等等,如果直接按照网络上作息表生搬硬套,自然是很难成功。
接着,观察宝宝传递出的睡意暗示,当他开始揉眼睛、打呵欠、不再对眼前的玩具、绘本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哄睡了。
2.布置适宜的睡眠环境
一个适合宝宝的睡眠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光线、声音,新鲜的空气以及舒适的床。
宝宝睡眠时的理想环境温度是24-28度。如果夏天天气炎热,可以用电扇来帮助降温。白天最好能开窗通风,不过开窗时记得不要让宝宝待在卧室里,以免受凉。 卧室内的光线不宜过于明亮,灯光或阳光不能直接照在宝宝脸上,以免宝宝分不清白天和夜晚,如果孩子怕黑,可以加一盏小夜灯。
在睡前,也要把电脑、平板、手机等拿远一些,因为蓝光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
此外,卧室的环境要安静,减少噪音,正常说话没关系,也不必追求过度安静,以免宝宝对声音过于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醒来。床的软硬度要适中,最好是木板床,以保证他的脊柱正常发育。
3.带宝宝做好睡觉前的准备
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带宝宝做睡前准备了,这一步是为了让睡觉不要来的毫无征兆,你想想,人家玩的正开心,父母突然让他去睡觉,孩子当然会不情愿啦。
所以在睡前的1-2个小时,要避免大量的活动或者游戏,以免让宝宝过于兴奋。
我们可以设定一套睡前程序:洗澡、换睡衣、刷牙洗脸、上厕所、睡前讲故事、闭上眼睛睡觉,逐渐帮孩子养成规律的睡前习惯。以后,每当我们开始进行这套程序,孩子就会意识到,睡觉的时间来临了。
4.科学的哄睡方式
关于哄睡,业界内已经有不少科学的方式,像《实用程序育儿法》中4S程序里的嘘-拍法,查德·费伯的费伯入眠法等等。
每个孩子的喜好和特点不同,建议爸爸妈妈多多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家宝宝的方式,也可以试试在睡前播放轻柔的音乐、摇篮曲、白噪音等等,帮孩子放松身心,缓解夜间焦虑。
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安抚替代物,比如触感轻柔的玩偶,或者带有妈妈味道的轻薄衣物。它们的作用是让宝宝感到安全、舒适,从而逐渐放松下来。
不过,不建议家长采用哄睡、奶睡,或者用安抚奶嘴等方法,以免宝宝产生新的依赖,戒除起来又要耗费一番功夫。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控制一下宝宝午睡的时间,不要看宝宝睡的香就不忍心唤醒他。
如果午睡时间过长,醒的太晚,晚上自然难以入睡了。 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让他能够安睡整晚,是独自入睡的第一步。如果直接将每隔几小时就会醒来的宝宝放进小床里,他是很难接受和适应的。
当宝宝能够一夜睡到天亮,或者夜间醒来的次数减少到1-2次,并且很快就能再次入睡时,家长就可以考虑和宝宝分床睡了。
第二步:和宝宝同屋不同床睡
给宝宝准备一张小床,然后把小床放在大床旁边。这样,父母和宝宝可以透过床的栏杆看到彼此,既方便照顾,也不会让宝宝丧失安全感。
布置小床的时候,注意不要放置太多玩具、衣物,以及厚重的被褥,以免不小心覆盖到宝宝的口鼻,影响呼吸。 决定和宝宝分床睡,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孩子不适应,父母舍不得,于是很容易半途而废。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再坚持,温柔而坚定的安抚孩子,轻易妥协只会让分开越来越难。不久之后,父母们就会意识到让孩子独立入睡对全家人都是利大于弊的。
大床和小床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宝宝的适应逐渐拉长,当宝宝能够很自然的独自入睡,就可以再进一步,开始跟他商量分房睡了。
第三步:和宝宝分房睡
正式分房睡之前,我们要先帮宝宝做好铺垫,消除他的恐惧与不安,比如告诉他:“宝宝,你马上就3岁了,为了祝贺你长大,以后你就要拥有自己的房间啦!”
并且和他一起挑选房间内的摆设、装饰等等。 这样,孩子便会对分房产生期待感,也会对自己的小房间产生喜爱之情,他会认为这是一件有仪式感、证明他成长了的好事,而不是被父母“发配边疆”了。
一开始父母可以在床边等孩子睡着之后再离开,或者先不关房门,让他能听到父母就在不远的地方,等适应之后,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当然,如果孩子病了不舒服,或者某天格外需要父母,也可以适当的接纳孩子与自己睡,只需要注意,别让孩子再次产生依赖心理就行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个人空间,孩子也不例外。等他真的习惯了独自入睡,习惯了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即使你想和孩子一起睡,孩子反倒会不愿意呢。
武志红老师曾说:“分离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所以,为了让孩子飞的更高更远,即使再舍不得,我们也要勇敢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