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千万别让“安全感缺失”成为孩子终身的功课!

千万别让“安全感缺失”成为孩子终身的功课!

文章标签:西安早教中心
2018年03月30日 2171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对于安全的需要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安全感对人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具有安全感的人
具有安全感的人易感到自己是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估价;以现实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整体来看,具有安全感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会表现出更加的自信,对于周围的人也会更宽容和接纳,也更敢于面对新的环境。

西安早教中心


缺乏安全感的人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不被接受,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整体来看,缺乏安全感的人,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来被解释,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安全感的构建是极其重要的发展任务。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又有多少,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呢?无论是贪吃的孩子还是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的孩子,甚至是失去至亲换了生活环境的孩子,他们,都失去了一种东西——安全感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有哪些行为是损害孩子安全感的呢?
1)未向孩子说明原因就离开
2)在认生期转换主要抚养人
3)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
4)随意食言,违背对孩子的承诺
5)身体接触和拥抱等亲密动作过少
6)夸大周围的危险

孩子获得安全感才会愿意分享;孩子获得安全感,才能独立;孩子获得安全感,才更勇于去探索世界;孩子获得安全感,才更容易融入新的环境……

 

父母又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呢?
1)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2)增加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和拥抱
3)无论孩子多大,离开时都要告诉孩子原因和返回的时间
4)陌生环境中,父母保持在孩子的视线所及范围内
5)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支持
6)教孩子识别和处理危险的方法

即使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也会受到安全感的困扰,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幸福感,所以,切莫让“安全感缺失”,成为孩子一生的功课,从现在做起,一切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