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资讯>【NYC育儿分享】宝宝发育关键期,家长们都把握好了吗?

【NYC育儿分享】宝宝发育关键期,家长们都把握好了吗?

文章标签:宝宝发育,西安早教中心,NYC,纽约国际,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育儿
2017年06月27日 190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段内,他会毫无理由的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不断重复,直到受到新的事物吸引,从而转移注意力和行动力。


宝宝发育关键期,家长们都把握好了吗?

这是敏感期,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


把握好孩子的发育关键期,不仅可帮助宝宝更好更快的学习,家长也更轻松。


1   第一个叛逆期

3岁半的媛媛最近总爱发脾气,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她的意思做,否则就开始大哭大闹。比如下雨天妈妈怕她感冒让她穿外套,但是媛媛死活不肯,非要只穿连衣裙。


专家解答:2岁半~4岁,通常是孩子的“第一叛逆期”。


他会任性、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才会罢休。


育儿建议: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他是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


使用自我成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父母应当运用智慧引导孩子如何掌握、支配自我。


比如,通过和孩子多对话,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想法,然后告知他这么做和不这么做的两种结果,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久而久之,让他知道选择会产生后果,后果也将有自我承担的道理,这也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

2   暴力语汇期

4岁的多多最近老爱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吵架。一个不顺心就对小朋友指手画脚,甚至是出现“你滚啊!”这样粗暴的词汇。回到家,爸爸有时不小心逗他是“小笨蛋”,多多也会当真的还击说:“你才是笨蛋!”

 

专家解答:“笨蛋”“傻瓜”“去你的”,这些听上不雅,还充斥着暴力色彩的语汇,总是会在出3岁~5岁孩子的嘴里不小心冒出来。


究其原因,是孩子在这一时期发现自己的语言原来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往往是运用那些成人反感、不喜欢的词汇。


父母对孩子讲粗话的反应越强烈,孩子就会越爱说。


育儿建议:1~2岁是孩子说话的敏感期,学习模仿成人的发音,是这个阶段他最爱做的事情。


当孩子进入3岁~5岁时,他的说话能力明显提高,一些短句子的运用更有逻辑。


他也试图运用语言的力量来看周遭人的反应。幼儿期的孩子说脏话基本上都是在模仿,觉得好玩。


因此不要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去批判,而应教导并积极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其次,想要发挥语言的力量,还可以通过与父母对话、讲故事解决。


比如,你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看绘画书,并且分别扮演角色,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台词时,你可以表现出惊讶、惊喜,甚至是惊吓的夸张表情,来配合孩子的角色台词,这样也能满足孩子对于语言力量的探究。

3   着眼小事物的时期

当妈妈给1岁多的妙妙喂完奶后,她会用小手揪妈妈的头发,而且上下不停地摸索着;当妈妈拿着摇铃逗她玩时,妙妙也会好奇地试图去舔一下,眼睛紧紧追随着小摇铃。


专家解答:1~2岁的孩子正处在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阶段。


大部分的多家长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阻止,总感觉细小的东西不仅不干净,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危险。


但是,如果能利用好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成长特点,也能培养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育儿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父母就可以着手给他一些必要的支持,协助他更好地发展。


比如,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小绳子、小豆子之类的,散落在角落中,让孩子去发现,并引导他观察,这些事物在他双手的作用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并用孩子理解的语汇将这一过程表达出来。


父母的这种回应对宝宝会产生鼓励,并引导他把游戏的重心放在观察这件事上,既可以防止出现危险,又可以拓展他玩的思路,可谓一举两得。

4   人际关系敏感期

4岁的琪琪比较害羞,由于爸妈工作调动,来到新的幼儿园后,都没有怎么交到朋友。幼儿园老师发现后主动带着琪琪跟其他小朋友玩,让琪琪和小朋友们分享了玩具,很快地,他就交到了新朋友。


专家解答:孩子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兴趣相投的伙伴,再到和自己的朋友相互依恋。


从2岁~5岁这段时间内,孩子就在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一些社交行为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并形成。


育儿建议:在孩子相处时,难免会引发矛盾、想要控制对方等,这在年幼的孩子中时常发生。


所以,在交朋友的初期就要建立规则,比如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怎么和人友好相处,尊重对方,不能有制约朋友的想法等。


此外,在遇到矛盾时,如何处理等都需要孩子去学会和实践,如何磨练自己的社交能力是这一时期的重点。

5   数学的敏感期

4岁的朵朵最近对数字非常迷恋,每天上下爬楼梯时,她总爱从1开始数起,一直数到30为止,然后再不厌其烦地从1重头开始数。


专家解答:孩子在4岁左右时,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总是爱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


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只是能将数字和数量进行配对。


在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阶段,如果父母能用心教会孩子立体地掌握数字概念,这会有助于他在进入小学后,不再苦恼数字带给他的学习痛苦。


育儿建议:在孩子学数学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往往把数学当一种死的知识来教,有的家长还认为教得越多越好,有些家长自以为让孩子数100以内的数、背诵乘法口诀就可以了。


实际上,学数学的意义在于锻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父母应当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明白事物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比如自然测量等,从而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孩子在什么阶段究竟爱学什么,其实只要家长注意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并加以有效的引导,相信宝宝在成长的路上,会走得更快更轻松。


(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